欢迎来到本网站

《WTO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发言摘要

首页    世贸热点    《WTO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发言摘要

第十五届“WTO法与中国论坛”暨2022年WTO法学术年会

《WTO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发言摘要

(本文为发言摘要,完整观点请自行联系发言人)


    大会报告三主题为《WTO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由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杨松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李雪平与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边永民,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玲丽,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西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永红,湖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丽洁,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副教授孙冬鹤进行大会报告。

    边永民教授的报告主题为《WTO下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进展和趋势》。边教授首先提出应厘清可持续发展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贸易的目标,贸易是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可持续发展有环境、社会两个维度,两者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多边、区域性的经贸规则。其次,边教授指出在实践中贸易对支持气候变化的作用明显。一方面,贸易越来越被频繁地用作减排工具,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行业性、区域性和单边的减排措施。另外,为了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领域,进行化石能源补贴改革以及对减少塑料污染和塑料贸易进行讨论,在农业领域,推动农业转向提供健康食品及可持续土地的利用。再次,为了促进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劳工、能源与社会发展及性别平等议题逐渐进入贸易规则领域。最后,边教授指出目前国际贸易规则正朝着支持可持续发展、去中心化两个方向演进。

    郑玲丽副教授报告的主题为《规制趋同视野下新型FTAs气候变化规则研究》。首先,郑副教授指出国际气候公约在国际贸易法语境下部分实现了体系整合。她认为国际气候变化框架性公约规制力不足,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更有效,目前新型FTA已经在WTO机制基础上部分完成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创新。其次,郑副教授指出在WTO及FTA体系中,国际贸易法项下的气候变化规则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再次,郑副教授指出在以CPTPP、USMCA、CETA为代表的新型FTA中,气候变化的实体、程序规则都展现出趋同性。另外,郑副教授认为后续双边、诸边、多边贸易规则中的气候谈判显示出“二次趋同”。最后,郑副教授贸易规则中气候变化规则“一次趋同”、“二次趋同”不能解决贸易与气候变化互动中的诸多问题,可能还是要回归WTO多边平台解决问题。

     李西霞副研究员报告的主题为《试析WTO改革与社会政策的联结:<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视角》。首先,李副研究员基于《可持续发展议程》和WTO的文本得出《可持续发展议程》与WTO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结的结论。其次,李副研究员指出2022年达成的《渔业补贴协定》有纳入强迫劳动议题的空间,强迫劳动的界定是关键问题。再次,李副研究员指出WTO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作出一些努力,如成立贸易与性别问题工作组等。最后,李副研究员总结,应高度重视贸易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互动,加大对相关议题的研究,提出中国立场。 

    韩永红教授报告的主题为《论我国加入CPTPP 的劳动标准问题—基于越南劳动法制改革的启示》。首先,韩教授提出就本话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我国劳动法与CPTPP劳工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越南对标CPTPP等自贸协定的劳工标准可以为国内劳动法制度改革提供比对样本。其次,韩教授对越南劳动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包括加大禁止强迫劳动的力度、提高劳工工作条件、设立双重劳工代表制度,以及提升集体谈判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最后,韩教授提出越南劳动法制度改革对我国加入CPTPP的启示,完善强迫劳动的定义与监狱劳动合理权益保障的规定、探讨工会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及完善工会基本职能、我国劳动法对于集体谈判的现有规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曾丽洁副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包容性增长视野下供应链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层级化义务架构》。首先,曾副教授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在对供应链社会责任全球治理中如何满足包容性增长的要求的问题,她基于费秀艳、韩立余老师的观点指出应当从为实质公平的灵活安排、为着弱势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例外安排、为着不同主体的特殊需要的弹性安排三个维度考量。其次,曾副教授社会标准条款的规制对象及基本框架进行探讨,回应了供应链企业是否应当作为社会标准条款的规制对象、社会标准条款的基本框架如何搭建的问题。再次,曾副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社会标准条款包容性的规范具体设计,一是社会标准条款包容性的规范结构,二是供应链企业对社会权利尊重义务的层级化结构,三是供应链企业对社会权利补救义务的层级化设计。最后,曾副教授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包容性的主要体现及社会标准条款宜采取包容性的层级化义务架构进行总结。

    孙冬鹤副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强迫劳动”概念的国际法界定》。首先,孙副教授对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1957年《强迫劳动公约》及WTO涉及劳工的条款进行考察,试图探寻不同国际规则下强迫劳动的定义。其次,孙副教授辨析了监狱劳动及强迫劳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虽含义不同,但相互交叉。再次,孙副教授介绍了新形势下强迫劳动问题的新特征,包括表现形式复杂化、规则非多边化和碎片化、话题政治化。最后,孙教授介绍了我国关于消除强迫劳动的法律制度改革以及我国关于消除强迫劳动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如对内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仲裁和诉讼,对外企业完善合规体系等。

    李雪平教授就该部分主题发言同六位报告人进行与谈。李教授做出了如下点评。首先,她认为每一位专家都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他们的研究方法、理念及观点都展示出很强的创新性。其次,她指出可以进一步研究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她提出我们应当进一步思考面对扑面而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WTO应该明确拒绝还是积极接受?


2022年12月27日 20:57
浏览量:0
收藏